(公示日期:2023年7月3日至7月7日)
百年追尋——見證中國西部環境變遷
【提名單位】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
【提名意見】
《百年追尋——見證中國西部環境變遷》(以下簡稱《百年追尋》)全面系統地展現了中國西部、特別是四川過去一百多年的生態環境變遷。由國內外科研院所、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共同創作。整體創作時間跨度長達10余年,于2010年出版發行,為原創科普書籍。作品將一百年前西方植物學家威爾遜在中國西部考察期間所拍攝的影像資料與21世紀的最新影像資料進行了比較,采取原位拍攝法,結合歷史檔案整理與現代數字定位系統,融入了生態學、地理學與社會人文科學分析,體現了多學科的交叉融合,開創性地將生態環境變遷用形象而直觀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并將近百年來中西方人文交流有機融入到科學發現的歷史脈絡之中,形成了百科全書式中國西部生態環境變遷的歷史再現,為中國西部特別是長江上游地區的環境保護、生態修復與生態旅游構匯出一張嶄新的地圖。作品通過實體書店、電商等渠道已累計發行4000冊,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推廣應用。作品得到業內同行、知名專家和各級政府的高度評價,深受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帶動了同類科普作品的創作。作品在宣傳自然保護、促進生態旅游、推動公眾科學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2023年3月,作品得到四川省省長的高度贊揚并以省政府名義為主要作者舉辦表揚會,進行全省通報表揚,有力促進全社會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提名該項目為2023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項目簡介】
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指出,“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態環境地位獨特,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艱巨,一定要把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寫好。”《百年追尋》全面系統地展現了中國西部、特別是四川過去一百多年間的生態與人文環境變遷,通過跨越百年的影像資料對比,充分展現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并生動呈現了過去100多年間人與自然相互關聯的社會文化變遷,傳播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
作品于1997年由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牽頭創作完成。整體創作時間跨度長達10余年,于2010年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發行《百年追尋》,著作以四川為代表的長江上游地區為研究的空間范疇,以100多年前、后為時間節點,通過豐富的影像資料和文字說明,形象化地呈現了區域性的生態與人文環境變遷。作品為原創性科普書籍。
在技術方法上,作品將一百年前西方植物學家威爾遜在中國西部考察期間所拍攝的影像資料與21世紀的最新影像資料進行了比較,采取原位拍攝法,結合歷史檔案整理與現代數字定位系統,融入了生態學、地理學與社會人文科學分析,體現了多學科的交叉融合,開創性地將生態環境變遷用形象而直觀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并將近百年來中西方人文交流有機融入到科學發現的歷史脈絡之中,形成了百科全書式中國西部生態環境變遷的歷史再現,為中國西部特別是長江上游地區的環境保護、生態修復與生態旅游構匯出一張嶄新的地圖。
【主要知識產權和標準規范等目錄】
知識產權(標準)類別 |
知識產權(標準)具體名稱 |
國家 (地區) |
授權號(標準編號) |
授權(標準發布)日期 |
證書編號 |
權利人(標準起草單位) |
發明人(標準起草人) |
發明專利(標準)有效狀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論文專著目錄】
序號 |
論文(專著) 名稱/刊名 /作者 |
年卷頁碼 (xx年xx卷 xx頁) |
發表時間(年月 日) |
通訊作者(含共同) |
第一作者(含共同) |
國內作者 |
他引總次數 |
檢索數據庫 |
論文署名單位是否包含國外單位 |
1 |
百年追尋——見證中國西部環境變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印開蒲等 |
|
2010.02.01 |
|
|
|
|
|
否 |
2 |
|
|
|
|
|
|
|
|
|
3 |
|
|
|
|
|
|
|
|
|
4 |
|
|
|
|
|
|
|
|
|
5 |
|
|
|
|
|
|
|
|
|
合 計 |
|
|
|
【主要完成人】(按排名順序)
1、印開蒲
2、王海燕
3、朱單
4、鐘盛先
5、王杭明
6、沈國坤
7、張小艾
8、王桂林
9、鄧真言培
10、楊林森
【主要完成單位】(按排名順序)
1、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四川黃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3、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原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4、歐美珙桐原產地樂園博物館